• English
  • |
  • 登录
  • 学院介绍

    学院简介

    院徽介绍

    学院机构

    教研机构

    联系方式

  • 师资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杰出人才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合作交流

  • 党群建设

    组织机构

    党员发展

    学习园地

    支部风采

  • 学生工作

    组织架构

    团学工作

    规章制度

    心理健康

    学生资助

    下载专区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 规章制度

    教学制度

    党政管理制度

  • 校友之家

    校友名录

    校友活动

  • 文件下载

    教工用表

    学生用表

English
登录
  • 学院介绍

    学院简介 院徽介绍 学院机构 教研机构 联系方式
  • 师资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杰出人才
  •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合作交流
  • 党群建设

    组织机构 党员发展 学习园地 支部风采
  • 学生工作

    组织架构 团学工作 规章制度 心理健康 学生资助 下载专区
  •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 规章制度

    教学制度 党政管理制度
  • 校友之家

    校友名录 校友活动
  • 文件下载

    教工用表 学生用表
×
首页 - 学生工作 -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 组织架构>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心理健康>
  • 学生资助>
  • 下载专区>
  • 组织架构>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心理健康>
  • 学生资助>
  • 下载专区>

学生工作

  • 组织架构
  • 团学工作
  • 规章制度
  • 心理健康
  • 学生资助
  • 下载专区

十大常见的心理求助快速解答

时间:2021-03-04 作者: 点击数:

【问题一:怎样才能迅速治愈伤心?】

解答:当我们伤心时,第一反应就是要摆脱糟糕的心情;就像生病了,马上就想吃药。但这世上并没有治本的“伤心药”,因为伤心根本不是病——这就是对此问题最好的回答。

受挫、失恋、亲朋亡故……但凡人生出现丧失,我们都会伤心。失去了自然会哭,这是正常的情绪反应,就像听了笑话会笑一样,谁也阻止不了。顺利哭出来的人,正常的伤心了的人,随着时间会慢慢康复。往往那些禁止自己伤心,想迅速停止伤心的人,才容易生病。也就是说,该伤心的时候疼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反之,该伤不伤,不给自己时间伤心,才是“百病之源”。我们都知道普通的感冒并不需要吃药,撑过去反而会增加免疫力,提高身体素质——正常的伤心就像感冒,会自然好转,强加干预反而会降低自己的心理耐受力。所以,如果你正伤心着,没什么大不了,好好的、尽情的伤吧,时间是最好的康复剂,千万不要强迫自己马上装成“没事人”。要知道,人的心,是必须被伤的,只有伤心,才能让人长大。《美丽心情》有句歌词:“只有被辜负而长夜流过泪的心,才能明白这也是种运气”——就是这个道理。

【问题二:为什么我总是缺乏安全感?】

解答:这个世界上,估计没有人会一直觉得自己很有安全感。这是因为我们对未知的事总有一些担心,害怕自己控制不了它。我们总会在吃一个陌生的水果前,害怕它是有毒的……其实如果真的咬一口,或许觉得它还蛮甜的。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没什么安全感,也不必大惊小怪,这很正常,路人甲路人乙也和你一样。但请你注意的是,你越不敢咬这个水果,却还拿着它时,就会越缺乏安全感。最好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干脆咬上一口,另一个就是头也不回地丢了它。身在矛盾之中,才是不安的根源,别让自己那么为难,才是保证安全感的最佳方法。

【问题三:怎样才能忘记不快乐?】

解答: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逆向思维”——先来想想“我们为什么要记住不快乐呢?”心理学上有个词叫“未完成事件”,指曾经让人不快乐的事,会被记录下来,留在那等待未来的自己来完成它。比如丢了心爱的狗,当众出丑,朋友分别,爱人分手……这些不快乐都被记住了,几年之后,你养了两只活泼的狗,成了演讲家,有了新朋友,找到最适合的人结婚——你默默地完成了之前被记录为“不快乐”的那些事,把它们重新标记为快乐。你看,不快乐并不是只能被忘记的,它之所以不愿离你而去,时不时逗留在你心里,就是为了提醒你“快乐在哪里”。不快乐是被我们记录下来的一些“自我考验”,等着成熟一些的自己回来解决,当25岁的你,可以解决16岁时留下的某个不快乐时,我们就可以骄傲的告诉自己“我真的长大了!”所以,不快乐不必忘记,放着就好,早晚你会搞定它的。

【问题四:我的性格好不好?】

解答:性格没有好与坏,内向、外向都可以是好性格。只要了解自己的性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什么样的性格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都有机会成为好性格。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决定自己性格好坏的,只有是否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这一件事。多了解一些自己,就能知道如何展示自己性格美丽的部分,并适当的隐藏和修饰性格里尖锐的部分;而接纳自己,就是少和别人对比,尽量不把事情的成败和性格挂钩——“性格决定成败”只是口号,不是生活,生活的真相是“接纳自己决定成败”,只要你可以欣赏自己,你就会懂如何去给自己机会成功,同样,你也会懂如何让你的性格每天变美一厘米。

【问题五:怎么才能知道对方爱不爱我?】

解答:爱是一种情感,所以没有衡量标准,不可能凭做没做某件事,就判断爱或者不爱。爱并不是恒定不变的东西,或许这个人昨天还不爱你,但今天就爱你了,这也非常可能。因此恋爱中的人啊,就算你知道对方爱不爱你,你又能怎么样呢?你只要知道自己愿不愿和这个人建立持久的相爱关系就够了。两个人能否在一起,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爱,而是需要:相互欣赏的需要、自尊心的需要、物质的需要、被照顾的需要、负责的需要……在对方认识的人中,你能满足他最多的需要,他自然会选你。但请注意,有些需要的满足,并不是靠你的付出,而是性格的匹配。比如有些人就是喜欢照顾别人,而你正好习惯被照顾,你们就正好是一对。不要再纠结在爱不爱的假问题里了,爱是可以被创造的,只要你能懂对方的需要,并且不用太难为自己,就恰好能做到。真心不是猜的,而是用你自己的心去感受的——当你在付出真心,没有怀疑的时候,才能感到对方的真心。

【问题六:我为他付出那么多,为什么得不到回报? 】

解答:我们小时候,都接受父母无偿的付出,父母的要求也很明确,就是爱——只要你爱他们,父母就心甘情愿的付出。所以我们总会以为“付出换回爱这个公式是成立的”,但在其他人际交往中,这个等式并不成立。就好比你制作了一件名叫“我爱你”的商品,对方并不想买,他甚至可以拿起来把玩一下,然后再放下,这是他的权利,谁都没有权利逼着别人买自己的东西。“我爱你”不能换来“我也爱你”,甘心付出和必须接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你付出是因为你愿意,如果在付出前,你没有考虑对方愿不愿意接受,这也是一种自私,对方当然有权选择不接受。我们都知道,接受了别人的付出却没能力偿还,都会内疚不安的,所以拒绝反而是很体贴的选择。这世界上很多事付出多少就回报多少,比如天天练习,就孰能生巧。但只有人际关系,是不能一厢情愿的用付出交换的。只有不算这笔帐,才能快乐的去爱。

【问题七:为什么我没有朋友,也没人懂我?】

解答:每两个人之间的友情都是不一样的,友情并不是电视剧里或者某本书里定义好的模式,有长久而平淡的,也有短暂却深刻的……有时候是对友情的那些定义困住了我们,阻碍我们去感受一个真正的朋友,比如他要懂我、原谅我的缺点、对我忠诚……想要朋友,不能想这么多,只要微笑地伸出一只手,就可以了。消除对朋友的界定,给别人接触自己的机会,才能打开心门。还有一件事,我们需要意识到,我们一生中会有很多朋友,不同类型,不同性格,每个朋友能提供给我们的东西不尽相同,我们不能要求出现一个完美朋友。我们需要在众多朋友身上,综合实现我们的“人际需要”和“社会支持”。有句话说“没人能同你一起成长”,走得路上,会遇到很多人,每个人都会陪你走一段路,有的很长,有得很短,有得在很晚才来陪你……每个人都懂你一些,却也不完全懂你,这是必然的,正常的。当你试着对更多人倾诉时,也会有更多机会被更多人懂得。

【问题八:压力很大,失眠怎么办? 】

解答:压力在某种程度上是成长的动力,在日间的工作中,有一些压力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我们也要给自己的压力一个时间表,就像我们的生物钟一样,压力也需要一个“压力钟”,在早晨工作时,压力可以释放,但在晚上休息时,压力就要停止释放。当我们的学习工作变化、或有突发的事件时,压力变大,“压力钟”需要一段时期的适应,才能重新运转。所以,有偶尔的失眠,是正常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帮助“压力钟”升级。首先,要在早上精力充沛时叫醒压力。比如每天起床后,制定日程表,把可以应对压力的事,安排在内。比如快要英语考试了压力大,那早上可以计划背50个单词;单位要考核压力大,那就计划多干点活冲刺一把。然后黄昏时,该请压力变小一些了,就做一些减压的事,比如吃美食、运动、唱歌、看电影等……切忌不要等到快睡觉才减压。这样到了快睡觉时,你的压力和精力都已经释放了,并且当你白天做了一些应对压力的努力后,你就不会那么焦虑了,自然就能轻松的入睡了。持续这样一周,自然可以形成新的“压力钟”,找回你的三秒钟熟睡能力。

【问题九:心理测验结果不佳,就说明我心理有病吗?】

解答:单一的心理测试结果是不能评判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程度的,就像不能用体重来衡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特别是网络上那些自动计算结果的心理测验,大多都是不准的。心理测验对心理健康的考察,需要在权威机构,由专业的心理测量师来测验。比较准确的心理测验,首先题目很多,一般在100题以上,并且经过抽样检验,信度效度都达标,有较新的常模。并且有专业人员对你的测验结果进行解释。并且就算这样出来的心理测验结果,也只是对人的心理健康程度提供一个参考数据,心理疾病的诊断还需要行为观察、生理反应、情绪反应等其他指标,根据我国的心理卫生条例,只有医院的心理门诊才可以下这个诊断。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测量师都没有这个权利。

【问题十:学心理学就能治好自己的心病吗?】

解答:学习心理学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像医生不能给自己治病一样。学习心理学只能帮助你了解自己,了解人们心理活动的一些规律。我们的心理问题都是在生活中出现的,所以只有在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中才能解决,毕竟我们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由于和他人的连接出问题而引起的,需要通过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互动才能找到“对症之门”,比如咨询关系,亲密关系,社交关系。靠自己一个人孤独的学习、反省是不能有具体的生活验证的。所有的心理学专业工作者,当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时,也是要找上一级咨询师进行治疗的。因此,心理问题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咨询来解决。学习心理学可以御防一些问题的发生。

 

上一篇:打败拖延症

下一篇:生活中常见的十大心理效应

【关闭】

  • 北邮主页
  • OA系统
  • 本科教务系统
  • 研究生系统
  • 北邮邮箱
学院介绍
学院简介
院徽介绍
学院机构
教研机构
联系方式
师资队伍
正高级职称
副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初级职称
杰出人才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继续教育
科学研究
研究领域
研究成果
合作交流
党群建设
组织机构
党员发展
学习园地
支部风采
学生工作
组织架构
团学工作
规章制度
心理健康
学生资助
下载专区
招生就业
招生信息
就业信息
规章制度
教学制度
党政管理制度
校友之家
校友名录
校友活动
文件下载
教工用表
学生用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10号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邮编:100876      电话:010-6228195